首页 > 经济 > 正文

扩大就业渠道促消费动能提升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日期:2023-06-01 21:07:55 分享到:


(相关资料图)

扩大消费并非一蹴而就,持续增强消费动力是其关键所在。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并切实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对于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如何推动消费动力持续回升,仍然是各方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增强消费动能最根本、最直接的措施是促就业、增收入、稳预期。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并切实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对于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具有重要意义。

从今年一季度经济形势看,国内需求逐步扩大,生产供给加快恢复,社会预期显著改善,特别是消费需求正在快速恢复。从经济数据看,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3月份同比增长10.6%,到4月份这一数据则扩大到同比增长18.4%,而去年四季度为下降2.7%,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由降转增。

但也要看到,扩大消费并非一蹴而就,持续增强消费动力是其关键所在。一季度尽管消费在快速恢复,但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仍保持在5.5%,与去年12月份持平。

下一阶段,应将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增加收入、提振消费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支持创业、扩大就业、完善社保,努力形成稳定的预期,从根本上提振消费信心,形成扩大消费的持久动能。

其一,发展经济带动就业,努力提升消费能力。就业增收根本上还是要靠发展。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是实现就业增收的根本路径。应大力发展产业特别是发挥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的独特优势,拓展服务业发展广度和深度,增加有效供给,扩大服务业就业规模。条件适合的地区和领域,适当发展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

还要发挥好民营经济就业主渠道作用。从全国工商联统计数据看,城镇就业中民营经济的占比已经超过80%,新增就业人员很多都来自民营企业。因此,坚定不移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吸纳就业,已成为一个重要选择。要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公平竞争、便捷高效、开放包容、政策稳定的营商环境,同时千方百计降低企业成本,让民营企业安心、稳定地发展,形成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夯实提振消费的底座基础。

其二,鼓励青年创业增收,稳定青年收入预期。要充分调动广大青年人的积极性,引导青年人走向市场、创业增收,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更有利于稳定青年人的收入预期,提振青年人的消费活力。应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青年创新创业载体,加大对初创企业的服务力度,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强化对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扶持,为青年人创新创业提供稳定的环境,让青年人安身、安业、安心消费。

其三,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增强居民消费信心。社会保障是社会的“稳定器”“安全网”“调节阀”,有了坚实的社会保障基础,才能有效解决消费的后顾之忧,让居民敢于消费、放心消费。当前,要坚持底线原则,兜牢社会保险网,推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衔接和协调,在更高水平上打造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巩固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从制度全覆盖到实际人群全覆盖,让人人享有基本生活、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保障。 (作者:王琛伟 杜 爽 来源:经济日报)

关键词:

x 广告

扩大就业渠道促消费动能提升

扩大就业渠道促消费动能提升,增收,创新创业,民营经济,就业渠道,消费动能,内需战略规划纲要

电脑字体大小怎么调_如何调节电脑字体大小

1、控制面板——外观和个性化——显示——放大和缩小文本和其他项目。2、这是win7系统的调整方法,至于其它

关注 | 保险为“专精特新”护航

近年来,各地都加大了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力度。专精特新企业是创业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也是承载居民

外交部:世界面临的真正风险是搞阵营对抗、“新冷战” 环球通讯

毛宁表示,最近“去风险”成了一个热词。要讨论“去风险”,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风险”。

外交部:美欧若关注“非市场经济行为”,应先停止恶意打压别国企业

建议从自身做起,先停止以国家安全为借口搞单边制裁、长臂管辖,停止推行歧视性、差异化的产业扶持政策,停

环球微速讯:汽车报道:天津:提前淘汰原国Ⅰ国Ⅱ轻型车可享高补贴

了解汽车资讯,掌握汽车知识,所以大家有空还是需要多看看汽车方面的信息哦,那么今天小编也是来给大家分享

当前播报:珍惜网游商城(珍惜网)更新

多于珍惜网都比较感兴趣,那么小搜今天在网上也是收集了一些与珍惜网相关的信息来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

每日头条!win11左下角小组件删除教程

win11系统比win10、win7系统多了一个左下角小组件功能。但很多网友不喜欢小组件,觉得它放在左下角很突兀。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纵横海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2   联系邮箱:51 46 76 11 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