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速递!2022年,湖北省林伟镇的一次意外停电,造成了一个67岁渔民的悲剧
文案|艺述史
艺述史官方原创
(资料图片)
老肖舍不得装空调
如果装一个可能还能多活几年
01
2022年8月6日凌晨,湖北省仙桃市杨林尾镇停电了。
这对小小的鱼镇来说,是场不小的灾难。
渔民们养的淡水鱼,黄金生长期为4-10月份。等9月份秋分过了,淡水鱼会贴一身秋膘,到了冬天就能卖个好价钱。
在整个过程中,夏天是最难熬的,渔民们最怕的就是暴雨和停电。
鱼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缺氧而死,白色的肚皮在池面上连成一片,渔民们将其称之为“翻池”。
淡水鱼是渔民的全部希望,为了避免灾难,他们时刻都会准备启动打氧机给鱼池打氧。
然而8月6日的那场停电,发生在人人熟睡的夜晚,有些人一觉醒来发现鱼死了一大片,半年的收入就这么打水漂了。
但最可怜的还是老肖,他起夜时发现停电了,立刻跑去了池边,谁知竟把自己的性命搭上了。
老肖是猝死的,他死后镇上的人议论纷纷,因为没有人目睹事情的经过,也不知道他到底死于何因。
关于这场意外,或许从一开始就是个“谜团”......
02
在李富贵的印象中,湖北省仙桃市杨林尾镇大概住着3、5万人,还不及广州某个产业园的打工人多。
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是像老肖一样承包鱼塘维生的渔民。
各家各户的鱼池一般都在离镇子几公里或者十几公里的田野外,渔民会在池边搭建一个砖瓦房,就像门卫室一样。
不管他们把家安在镇上还是村里,每年的4-10月份渔民都会睡在池边。
因为夏天是最难熬的,也是最让他们操心的季节。
2007年,李富贵在镇上开了一家鱼饲料店,每年都会卖出近200吨鱼饲料,还有各种鱼药。
在这些顾客当中,老肖是最让他省心的人,就因为他从不赊账。
镇上的渔民来买鱼饲料或者鱼药时,几乎都没积蓄,都是先把欠下的账记在本上,等冬天把鱼卖出去再来还账。
每个人的赊账少则三五千、多则两三万,这也让李富贵不得不在意渔民们的经营情况,平日里没有事做他就帮别人买鱼苗、卖鱼、养鱼,生怕那些欠款成了一笔烂账。
可老肖从来没赊过账,他说这年头大家都不容易,别让老李为难。
李富贵的饲料店和老肖的砖瓦房离着7公里远,老肖每次来买饲料,李富贵都会多送他一些。
去年湖北多地大旱,整个夏天没下过几场雨,苦了种植业,但对渔民来说却是件好事。
在这种环境下鱼儿不容易缺氧致死,也不容易生病,只是天气炎热长得慢些罢了。
为此去年夏天,镇上的渔民们放松了不少,熬过8月份、再等到秋分,就能挣到一大笔钱了。
前不久老肖花10万块钱给二女儿建了房子,正等着池塘里的鱼儿把花出去的钱填上。
可是,老肖却没等到秋分。
2022年8月6日凌晨2点,李富贵接到电话,是镇上的渔民想买增氧粉,一觉醒来他才发现停电了。
李富贵的家离镇上的电管所不到五百米,他没有提前收到任何限电或者停电的消息。
后来据村民所说,那晚天气格外闷热,电管所出了故障才导致了断电。
也就是说,这场突如其来的停电就是场意外。
李富贵一晚没睡,他挨个给赊账的客户打电话,寻问鱼池里的情况。
到了凌晨5点钟,李富贵接到了老肖的妻子“徐婆婆”的电话,徐婆婆说想买一点增氧粉,她着急用。
电话里她没有提到老肖猝死于池边的消息,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之后,李富贵放下电话骑着三轮车去了老肖家,当他来到鱼池边时,发现徐婆婆正蹲在地上,一旁的老肖已经没了自主呼吸,整张脸都是惨白的。
他摸了摸老肖的脖子,动脉已经停了,李富贵楞在原地好久,才反应过来老肖走了。
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默默把增氧粉洒进了池子里,等徐婆婆的侄子来了才离开。
对于老肖的死,李富贵很难过,8月6日半夜突如其来的停电,让很多渔民损失了大半年的收入。
不过最可怜的还是老肖,当人人都忙着抢救自家鱼池时,一场停电却造成了他人生中的一场悲剧。
一开始的时候,老肖的死没有一个确切答案,有街坊邻居说他是触电致死的,因为停电后老肖需要摸着黑打开发电机和增氧机,可能操作失误,不小心触电了。
但老肖的侄子却出来澄清说,老肖是因为太热太累导致的心源性猝死,是活活把自己累死的。
“老肖舍不得装空调,如果装一个可能还能多活几年”,听老肖侄子说完后,大家开始感慨事发经过。
“大半夜的突然停电,老肖肯定急死了,鱼活不成他也活不成,要我说就怪供电所,哪有这么巧的事情”?
其实大家分得清什么是天灾和人祸,只不过这场意外的停电,的确给小镇带来了莫名的恐惧感。
老肖的死好像跟天气有关,跟鱼也有关,至于他到底死于热射病、心源性猝死,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都不得而知。
后来大家都不深究了,日子还要继续过下去,但李富贵还是想找到老肖的真正死因......
03
渔民老肖今年67岁,不到一米七,整天穿着白色的吊带背心和黑裤子。
徐婆婆是镇里的女人中难得的大高个,大概一米七多点,一头利利索索的短发,身材精瘦。
其实小镇上的渔民长得都差不多,除了高矮胖瘦之外,基本都是黝黑黝黑的,脸上的褶子早就“遮住”了五官。
徐婆婆是个很奇怪的人,她总是穿着不合身的衣服到处乱逛,比如说一件鲜艳的碎花裙下搭了一条黑色的直筒裤。
反正,她的穿衣风格就是把女儿不穿的衣服想法设法的套在身上,生怕浪费了。
老肖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一家共5口人,所以分了50亩地,夫妻两人将其中35亩挖成了鱼池,养了近2万条鱼和上千条小鱼苗。
剩下的15亩用来种谷物,谷物地老肖主要是请工人帮忙照料,自己则全心全意的养鱼。
和村里分到上百亩地的人相比,老肖的规模不算大,但跟隔壁因年龄太大被城市“赶回来”的农民工来说,夫妻两人至少老有所依。
他们靠这一池子鱼一年能挣七八万,如果赶到卖鱼的好时机,还能挣得更多。
他们用命挣钱,用命抠钱,说到底都是为了孩子。
周围的邻居说,夏天鱼池里会整晚开着增氧机,老肖为了省电费经常起夜好几次,在保证鱼不会缺氧的情况下断一会儿电,过一会再起来打开,一晚上能省下十几块钱。
这样的习惯老肖坚持了大半辈子,没有睡过一天的安稳觉。
一个抱孩子的老奶奶说:“自从疫情之后老肖的身体就大不如前了,每次见到他都面色发黄,人瘦的皮包着骨头,黑眼圈跟烟熏妆一样”。
老肖的儿女肯定知道他这么做,但谁也没有阻拦,仿佛默认了一切。
他那两个女儿都没有上大学,镇上没上大学的孩子一般都去学份手艺维持生活,比如美发、缝纫什么的。然后再去外地挣几年钱,回来找个对象结婚生子。
老肖的女儿也在循规蹈矩的走着这条路,只是前两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没法走远,只好先在隔壁镇子的服装厂和口罩厂做工。
她们的经济来源不好,从不给老两口赡养费,但至少也不会给家里添麻烦。
最让老肖夫妻俩挂念的,其实是他们的儿子。小肖在他们的溺爱下长大,从小就生性顽劣,长大后还经常和别人打架。
后来小肖是怎么进的监狱,夫妻两人浑然不知。老肖没上过学什么都不懂,但为了儿子还是愁白了头发。
他们上辈子只会种谷物,下辈子只会养鱼,对于如何育儿,农村老一辈父母大多是不懂的。
也难怪老肖常常关起门来生闷气,一口酒接一口酒的往胃里续,好像只有吐出来才能减轻心里的自责和伤痛。
现在小肖20多岁,出狱后说什么都不肯在家里守鱼池,他去了武汉打工,一个月3千块钱,每个月再向家里要3千块钱的补贴。
直到2022年8月6日那晚,他的补贴才就此断了来路。
老肖去世后,一切都变了模样,鱼池里的鱼死了一大半,一个家庭也随着陷入了僵局......
04
老肖去世的当天,徐婆婆一滴眼泪都没有掉,她联系了李富贵帮忙处理掉了近1000斤死鱼。
一般来说,如果损失量超过一万斤,李富贵会联系专业团队拉网收鱼。
1000斤对渔民们来说,说多不说,说少不少,周围的渔民得知老肖去世后都自觉来帮忙,根本不需要过多言语。
第二天,徐婆婆又联系了李富贵,卖出去了8000斤白鲮鱼,这些鱼卖出去的时候还不足一斤重,收鱼的鱼贩子知道老肖去世了,也没多砍价。
至于这二十多亩鱼池和十几亩谷物地该怎么办,徐婆婆也不知道,只能等老肖的葬礼结束后在从长计议。
“我打算把小鱼苗留下,至少还有个盼头和寄托”。
这些年来,徐婆婆和老肖一直盼着儿女成家立业早日抱上孩子,但老肖还是带着遗憾走了,只留下了徐婆婆自己盼。
儿女迷茫着未来,担心着终身大事,还是“沉默”在了风花雪月里,至今没有一人成家。
以前老肖在,80斤重的鱼饲料他扛着直接倒进饲料机里,现在徐婆婆只能一桶一桶的往机器里挪。
如果半夜不省那点打氧机的电钱,也不算重活,可徐婆婆依然半夜起来断电、再通电。
老肖的丧事很快办了起来,葬礼没有在瑶兴村那个真正的家里操办,而是设在了老肖猝死的池边。
村里的人几乎都来了,大概一百多个人,全是中老年人,老肖为人老实,徐婆婆也没少给家家户户送米酒喝,老肖也算走的风光了。
棺木被抬进灵车的时候,小肖沿着鱼池的泥巴路一直磕头,头上的血迹清晰可见,仿佛将所有的悔意都磕了出来。
其实如果日子照常过,徐婆婆的晚年也会很充实,他跟老肖这些年攒下了30万积蓄,但她执意把这些钱用来给儿子在县城买房子结婚用,一分都舍不得动。
那天徐婆婆哭得昏天黑地,憋了很久的眼泪,终于在老肖入土时顷刻而发。
一周后,停电带来的风波基本平息了,私下有人说这次事故供电局应该负点责任,但没人真的去闹事,最终大家都觉得这只是一场意外罢了。
有些渔民也因为这次停电遭了很多损失,可他们还会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意外嘛,谁也左右不了,老百姓的生活不容易,又何必跟自己过不去?
9月秋分过后,高温终于散去了,渔民们开始忙着给鱼池里的鱼贴鱼鳔,只有徐婆婆提前开始卖鱼。
每天到了中午头,三五个渔民各自带着酒在树荫下开始小酌,李富贵还是坐在老位置上,但老肖的位置却永远空了出来。
“他可能太累了吧,到底是因为什么走的已经不重要了,或许跟天跟地跟鱼都有关系,这就是命”。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开始谈论年底的收成,这里没人知道什么叫躺平和摆烂,也不会矫情的闲谈内卷和PUA,只有几瓶酒,一大盘花生米可以听听彼此的故事。
END
关键词: